字:
关灯 护眼
首页 > 历史 > 帝国争霸之我在大唐当昏君李韬 >第149章 拿来主义

第149章 拿来主义

作者:东方邵康字数:2593更新:2022-04-13 22:54

大魏和大清现在还在为南洲而拉锯!

而且在可预见的时间内,争斗不会停止。

这叫不会勾心斗角?

看着自家夫君这么厚颜无耻,曹节心悸得想死。

他利用和大魏结盟,攻城略地,占尽好处。

大魏只想要个南洲,却陷入泥沼之中,难以自拔。

近来父王寄来书信,直言早知如此,他宁愿不要南洲……

李韬见曹节神情凝重,一张娃娃脸愁云密布,也猜到她心中所想了。

平心而论,他也没想到,康熙为了南洲和曹操不死不休。

两国打到现在就没停过。

这样打下去的话,对魏国和清国的损耗非常大。

身为大唐的皇帝,他恐怕不想幸灾乐祸都不行。

不过即便从翁婿的角度来看,他依然想笑。

并非不厚道。

而是亲爹他都坑,坑个岳父还不是顺理成章的事?

更何况这次他还没有主动坑。

只能说曹岳父有点误判了。

康熙真是个狠角色!

先是在和敌国交战之际,以雷霆手段灭了三藩。

随后又为了南洲,死杠大魏。

貌似把他这个始作俑者当成透明人了。

李韬怪不好意思的。

唯有继续让人在大清故土上大力开采金矿。

再让李靖在吞并的三州之地上安心屯田。

他才能报答康熙的宽让了。

那里土地肥沃,大肆屯田再合适不过。

他也准备让李靖率着李家军长期驻守在那里。

等瞅准时机,让李靖再蚕食大清几州,继续报答康熙便是。

眼下就让康熙和曹操慢慢耗吧。

看谁先眨眼。

曹节犹豫了好一会儿,鼓起勇气道:“臣妾斗胆问一句,如何破局?请陛下指点!”

她知道自己不受宠。

但看到父王为了此事精疲力竭,她也想帮忙早点打破僵局。

李韬笑道:“他麾下谋士如云,哪里需要朕指点?”

曹节摇头:“谋士再多,在面对这种进退维谷的境遇时,也是束手无策。”

这话说得倒是没错。

目前大魏已经吞下半个南洲,是不可能吐出来的。

大清又誓死要夺回。

以大魏的国力是很难一直和大清抗衡下去的。

不过李靖驻守在大清东部,康熙也不该放任不管才是。

“难道说……”

李韬猛然想到了一种可能。

康熙如此在乎南洲,搞不好并不仅仅是因为南洲盛产海盐。

不然大唐吞并的三州之地比整个南洲都大,那里还有个天下闻名的大金矿,他不会晾着不问的。

这事得让东西厂和鼠盟好好地查一查,说不定会有什么重大发现。

想到这,他对曹节道:“南洲之战已经快变成一个死局了,朕需要好好琢磨一下。你写信告诉魏王,如果他需要帮忙的话,可派使臣前来商议。”

他也不是那种薄情寡义的人。

如果曹岳父愿意拉下脸,主动求助的话,他可以帮。

他还需要大魏制衡大楚和大明呢。

而且在灭国序列中,灭清在他心中一直都是排在第一序列的。

只是曹岳父不仅得舍得花钱买瓷器,还得舍得砸钱。

他这人什么都好。

就是对美色和钱财毫无抵抗力。

美色,曹岳父已经送到位了。

只要钱财再送到位,那什么都好说。

“多谢陛下!”

曹节恭敬行礼。

她知道父王暂时拉不下面子,也不想再和他联手了。

可战事倘若继续下去,再次联手不可避免。

“曹正淳呢?”

等到曹节离开,李韬立即把老曹找来道:“你让手下和岑虎好好查一查,南洲除了盛产海盐,还有什么,一定要尽快查清楚!”

曹操点头领命后,连忙道:“陛下,雨化田差人说,预言瓷瓶引起各方哄抢,如今都已不在大唐,接下来瓷器该怎么烧制?”

“这个朕早就想过了。”

李韬笑了笑道:“让陶工按照那几本诗集上的诗词来烧制,把诗词都展现到瓷器上,然后拍卖,价高者得!”

“这种烧制青花瓷即可,想必宋国的那些文人骚客会很喜欢。如果那几本诗集上的诗词用完了,就用宋国文人的。”

“他们文人騒客多,最不缺诗词,拿来用就是!”

曹正淳重重地咳嗽了一声道:“陛下,这恐怕会招致那些文人口诛笔伐的!十国之内,就数他们宋国的文人喜欢以笔为刀,还得理不饶人。”

“先前宋国战败,他们估计憋着一肚子怒火呢。陛下若是公然用他们的诗词烧制瓷器赚钱,他们肯定会穷尽那股酸腐气,竭力败坏陛下声誉的。”

李韬很坦率:“朕还有声誉可言吗?”

朕都想直接封自己文抄公好嘛!

只是感觉有点突兀,拿这过渡和造势罢了。

当然,朕脑海里装着《诗词歌赋大全》。

再来几十本诗集都毫无压力。

不过哪有用他们的诗词,再褥他们的羊毛爽啊!

别看大宋的那些文人比大唐的还清高。

殊不知古往今来的文人都一个样。

既騒又贱,还特别在意自己的名声。

瓷器现在作为天下第一收藏品。

一旦刻上他们的诗,还搞限量版和拍卖,他们就是把嘴皮子给骂掉,把笔杆给写秃,最终还是会抢破头地买一个藏在家里显摆。

在这个时代,又不用交版权费。

这等白嫖的事,若是不干,那绝对是跟钱过不去。

听到这话,曹正淳哭笑不得:“老奴这就派人前去告知。”

“去吧。”

李韬往嘴里扔了个葡萄之后,知道该进入科举时间了。

大唐的科举从大隋传来,很不完善。

如今在他的改动下,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。

由原先的两个阶段变成岁试、乡试、会试和殿试四个阶段。

岁试是每年都考。

考中的就是秀才。

秀才参加乡试,考中的便是举人。

再然后便是举人了。

这个时代各国的帝王皆是求贤若渴。

所以科举一般都是面向天下读书人的。

奈何十国之人的家国观念很浓,再加上李韬赶走了孔颖达,关了国子监,今年来长安参加科举的书生远不如往年。

好在最近他重塑官场,导致大量官位空缺,让天下书生都看到了希望。

据说这几日前来长安的书生暴增。

还大都是秀才。

长安城以朱雀大道为界,分为长安县和万年县。

这两县的岁试即将举行。

以往都是外地书生很难参加这两县的岁试和乡试。

但今年李韬大胆变革,其实是为状元贵妃保驾护航,他允许外地书生参加岁试和乡试,限额五万人。

那些还不是秀才的读书人可以就近参考。

蔡文以前没有功名在身。

考个秀才对她而言肯定不是什么难事。

等她考中,一定要和她喝几杯。

至于武试……

李韬突然想起来那些还被“摧残”的将门虎子,立即道:“来人呢,传旨,暂停‘将星计划’,让他们都回去休息,准备武试。”

“所有人必须参加,若是在武试中落榜了,他们的爹一律罢官!”

他们不是官二代或者将二代,一直嚷嚷着要证明自己吗?

现在他把他们老子的乌纱帽都系在他们腰带上了。

如果在这种重压之下都没有出彩表现的话,那基本不堪大用,他还会让东西厂追要学费……

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Copyright © 2019-20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