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首页 > 玄幻 > 四合院:从技术员到大领导 >第182章 北汽摩扩张

第182章 北汽摩扩张

作者:这肉有毒字数:2927更新:2023-11-26 19:31

10月,随着城郊新厂的不断建设,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。

因为资金充足,上头重视程度高,再加上厂子的确红火,连带这片城郊都开始变得有生气了起来。

许多小商贩,都趁着厂里工人上下班的工夫,在厂门口开设早饭摊子,以及晚上卖些卤味。

这两年虽然改革开放了,下海经商的人一天天多起来,但是进大工厂当工人,还是社会的绝对主流。

当工人对普通家庭来说,依旧是件体面的事儿。

毕竟工作稳定,工资不低,许多厂里还会建职工房,能给普通工人分房。

虽然会按照工龄,婚姻情况以及贡献排队,但是怎么说都有个着落和念想,一般的双职工家庭在这个时候,日子还是过的非常红火。

这种情况大概要到90年代,才会初步转变观念。

因为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,国内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,导致把一些竞争力不高的国营大厂给挤垮了,才开始迎来了下岗潮。

阎解成感觉如今经济比他前世发展的还要快,这大工厂的下岗潮可能要比他前世还得早两年。

当然在北汽摩就不用担心这种事儿,他一手主导起来的厂,要是还能被挤垮,那真的一头撞墙上算了,白混了。

因为厂子在城郊,所以领导层会议决定后,优先将职工医院先建起来。

毕竟人一多,在生产环境下受伤也免不了,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,绝对是重中之重。

还有宿舍,办公楼等等都开始初步建起来了。

也幸亏资金充足,北京建工集团也就是建厂的承包方,派的人力也足,才能将项目建的这么快。

而摩托车厂在这三个月中,新老产线一起生产,也就生产了1万8千辆,都让娄晓娥派人一次性运走了。

可能是那之前4千辆摩托的质量不错,口碑比较好,又因为断货了三个月。

这批摩托一到香港,在门店一上市,就遭到了疯抢,仅仅一个月,就销售一空。

甚至都有黄牛开始倒卖这车了,而且倒卖的价格,比市面上日产的摩托都贵。

因为省油的优点,许多买不到的北京80摩托的港人,也的确舍得下心以黄牛的高价购入。

因为黄牛的抬价,哄抢,也进一步导致了港人对这的关注,纷纷让店里的店员找老板多要些车来卖。

娄董几家当然没有将运来的摩托,全部一次性在香港售卖。

每家留了一千辆,有些卖往韩国,有些去了台湾,还有部分到了英国售卖。

毕竟香港人口就那么多,市场就那么大,迟早有饱和的那天,反正都是他们碗里的肉,可以细水长流慢慢来。

而国外的市场就不同了,可不能被落下,毕竟他们在外面的影响力和渠道,可不如在香港这个大本营。

赶紧趁着现在,一边在香港卖,一边运点货去外边,先打开点市场的口子。

只是几家都没有预料到,这一次的货竟然比上一次还火爆。

这一万4千辆的车子,连一个月都没有撑到就给卖光了。

心中都觉得跟抢钱差不多了,他们只不过是将车运过来,就遭到了疯抢。

不由的开始庆幸,还好下手动作快入了股,不然依照如今的形势,要是有香港的别家找上门去合作,他们可能真的被一脚踢开。

而北汽摩那边的订单,也持续不断的增加。

国内哪怕经济整体水平较低,富裕人口不多,但是架不住人多,市场大啊。

哪怕仅仅是富起来的一小部分,都让摩托厂感到了惊喜,每个月竟然有上千辆的车是由个人购买的。

还好如今厂房造的够多,这几个月又有17条摩托生产线制造了出来,搬进了几个新车间,终于是不怕生产来不及了。

剩下的就是招工,而且这一次招工数量可不少。

整个北汽摩新厂这边,目前差不多有1700人。

这次一边是摩托车产线扩张,一边是汽车生产线的招工。

一下子就合计招工三千个名额,这若是加上摩托分厂的人,就要将近6千人了。

这还是因为厂房还没扩张建设完,地不够的原因。

市里倒是在上一期投资时,又批下了靠外的2000多亩地,如今厂子都有3千多亩占地。

因为厂子是在城郊往东就是通县了,许多人回去不方便,骑自行车倒还好,只是多费些时间。

若是靠步行,就太辛苦了,有些就直接租附近当地的房子,住到旁边通县去了。

还好厂里有几辆大巴车,接送员工来回城里。

现在也在抓紧造员工宿舍,想方设法解决员工在厂里头工作的居住问题。

这次招工主要面对的也是城郊的,当地农村人民。

许多村子听说附近的汽车大厂,要来村里招工时,都不敢相信,没想到这种好事儿竟然能落到自己头上。

这进厂对农村户口的人来说可不得了,进去以后就是工人了啊,更别提厂子还就在家附近,这种好事可真是赶上了。

若是进去了,家里的孩子,以后可不用跟他们一样,在家里干农活,种地吃饭了。

正式工哪怕是一级工,也有每月30多块的收入。

哪怕如今改革开放了,对农村人民来说也是不敢想象的。

厂里其实主要是为了工人着想,毕竟第一批的城里招的,许多人回去都有些麻烦,哪怕有厂车,但是也需要等好几轮才能等到自己。

这附近招的就不同了,如今厂里还没建成宿舍,这批招的工人们下班了,可以回村子里居住,回去也方便些。

俞华是小看了北京农村的热情,可能是以前工人身份带来的优越性,附近的村子只要是年轻人,不论男女都上赶着来厂里上班。

而且哪怕是在城郊,附近村子不算密集,但是这三千人还是很轻松的就让厂里招到了,还有许多是通县专门过来找工作的。

市里也密切关注着他们厂子的发展,还计划着从城里通一条快速路,去到他们厂附近,支持他们厂子的发展。

当然也有心将市区里的其他产业,一块儿搬到外边来。

尤其是他们这边附近集中起来,不仅人气更旺,而且方便管理。

厂里俞华这个厂长是整天忙的不可开交,厂里边的人越来越多,管理起来也越复杂。

好在他以前管过一段时间的轧钢厂,倒还算能稳住局面。

只不过厂里如今忙于生产,再加上是创办的比较急,人事架构管理体系十分混乱。

要不是各个车间的车间主任比较靠谱,而且经验丰富,都是老摩托车厂以及一些汽车厂的骨干,不然这厂早乱套了。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

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Copyright © 2019-20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