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首页 > 网游 > 穿越九零我以美食起家 >第一百六十八章 谣言四起

第一百六十八章 谣言四起

作者:月亮小饼干字数:1633更新:2024-04-17 21:44

张宁忙不迭端来一小碟,金黄脆爽的糕体让人一看就食指大动。

“这炸糕外酥内软,吃到嘴里香糯软绵,简直太美味了!”

一位客人连声称赞,引来一片附和。

张宁露出笑容,作为老北京人,她对这京味美食可谓了如指掌。

这也是她选择在北京开设传统分店的原因之一。

接下来,烤鸭、炒肝、肉夹馍等一道道特色菜肴陆续端上,张宁也忙前忙后地招呼着客人,完全是一副开心的模样。

而此时的老北京,正值中秋佳节。张宁特意在店里设置了观灯的活动。

“快来快来,今晚上有民间手工艺人现场表演折灯哩!”

张宁招呼着过往行人进店打盹。

很快,灯花映照,一对老夫妻手制的彩灯打了起来。红灯笼,绿花灯,槲寄生,一盏盏精巧的灯作品如梦如幻。

“太漂亮了!我们小时候看灯都是这么高兴!”

“是啊,好久没有看过这么正宗的手工灯了!”

顾客们看得津津有味,纷纷拍照留念。

张宁看着这热闹景象,也忍不住在心里窃喜。

她发现,传统美食与文化看似古老,但其中的韵味却是永恒的。

正如老北京人对根和传统的留恋,每一缕味道都会勾起他们的回忆。

这也启发了张宁,在传承老味道的同时,也要不断创新。

于是她开始在老店的基础上,试验创意料理。

比如用现代手法演绎的糖灯,造型新颖;再比如融合东西元素的鸭肉卷,让人大开眼界。

逐渐地,张宁找到了传承与创新的平衡点。

老北京人喜闻乐见她传承老味道的同时,也欣赏她的新意新作。

“张老板虽年轻,但对京味美食的坚持可嘉可贺。她的创新又让我们这些老骨头看到新的希望!”

一位资深美食家如此评价道。

看着自己的初心被理解和认可,张宁热泪盈眶。

她决心要将这份手工艺精神传承下去,让老北京的风味代代相传!

人生如逐云之月,岁月如流水。

而美食与创造,则是永恒不变的。

张宁将继续守着这份信念,让舌尖上的故事越传越远,越传越久!

当晚张宁在老店忙到深夜,终于叩关最后一扇门,这才长舒一口气。

“辛苦您了,张老板。中秋节闹得我脚都快散架了。”小二一边收拾一边感慨。

“哈哈,看到大家开开心心的样子,我就觉得值了。”张宁笑着说。

凌晨时分,张宁独自坐在空无一人的店里,默默品着一杯桂花莲子汤。

此刻的她才有空好好回味今晚的点点滴滴。

老北京,能让她重新回到故乡安定的味道。

“咕嘟咕嘟”,张宁一饮而尽,汤水滑过喉头,暖意缓缓扩散开来。

她想起小时候跟着奶奶学做的第一个炸糕,那兴奋和自豪的小心情至今难忘。

也记起读书那会,和同学们挤在小店里大嚼羊肉串的开心日子。

那些记忆已经融进了骨子里,和她的根一起,牢牢扎根。

张宁不禁泪眼蒙眬起来。原来,美食的味道早已超越味蕾,成为回忆的一部分。

这也是她一定要在老北京开店的原因,她想用美食留住故乡的味道。

“一定会越做越好的!”

张宁暗暗发誓。她明白美食背后的不仅是技艺,更是情感的传承。

第二天清晨,张宁继续在老店忙活着。

她看着墙上贴着的老照片,每一样都值得细细回味。

这些年的点点滴滴,见证了她从一家小店到遍地开花的辉煌。

但张宁知道,美食之路还长,她不会因为一时成功就满足。

“用心经营,传承发扬,这才是我开店的初衷。”

这天中午,张宁专门炖了一锅鱼头豆腐羹。这道经典的顺味羹汤,她从小就喜欢。

等到汤色黄澄澄,鲜香四溢的时候,张宁第一时间端来尝了一口。

浓郁的鱼肉香和豆腐的醇香充盈唇齿,她如痴如醉地微微一笑。

多年来味蕾变化,但这种产生共鸣的味道是不变的。

张宁开始思考,如何让传统的美食惊艳又不失原味,这需要她下更多功夫。

于是她开始频繁造访当地的菜市场,寻找灵感。

看到琳琅满目的蔬菜瓜果,张宁眼前突然浮现出一道“色拉三鲜皮”。

她立刻采购了所需食材,兴冲冲回到老店的厨房试制。

配上自制的香酥面皮,一碗看似平凡的色拉在巧妙演绎下焕发出耀眼生辉。

“好吃!真是太巧妙了!”员工们纷纷拍手叫好。

张宁笑逐颜开。她发现传统与创新并不矛盾,恰恰相辅相成,使美食的魅力不断提升。

从此她常到菜市场转悠,从身边小食里激发灵感。

老北京的特色小吃也在她精

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Copyright © 2019-20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