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首页 > 网游 > 全家被流放,我八岁科举翻身 >第四十四章:孩子长大了

第四十四章:孩子长大了

作者:蓝鲨不吃鱼字数:1716更新:2024-05-18 14:59

这是攻击信号!

晏旭瞳孔一缩,放在书页上的手,猛地抬起,一把捏住了其七寸,再将蛇身狠狠往地上一掼!

“什么都敢冲我呲牙,不知道我打哪儿来的吗?真是!”

他口中鄙夷这条不长眼的蛇,后背却冒出丝丝细汗。

这蛇也就是蠢,如果自背后、或者趁他不备悄悄来上这么一口,那蛇要是会说话的话,这话就该是其对自己了。

食物和盘子,总是在有意与无意间,变换。

掼,再掼两下,掼到毒蛇晕了过去,晏旭索性就一不做、二不休,跑回去拿了把小钳,再出来捏住蛇头,捏开。

钳住蛇牙,用力,“噗!”“噗、噗、噗!”将其四颗毒牙全给拔掉。

挖个坑,用脚将那些毒牙踢到坑里,再盖上土,踩踩踩。

然后拎着痛醒了、却逃不脱、扭曲着盘在他胳膊上的毒蛇,回去宿院,顺手将之给扯下来,塞进了书箱的侧兜里。

然后背着书箱,喊醒杜景辰,一起去了课室。

每一课时,时长为半日,期间有小半刻钟的休息时间,用以方便、补水、小茶点、放松等等。故被无形中分出上、下堂。

通常下晌的上半堂,都是读书。就是立起书,双手捧着书页两侧,摇头晃脑,跟着夫子一句句诵读。

今日诵读的就是【尚书】中的第三十一篇。

【尚书】即上古之书,亦称“书经”,是一部记言的古史,其内容大多是一些与相对时期有关的政治言论和史事。

与【沙漠图鉴】等书一样,饱经战火,却比之要幸运一些。东晋初,由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的一部《尚书》,包括《今文尚书》33篇,与《古文尚书》25篇,共五十八篇,传承下来。

此书因着是被历代儒家研习之作,不仅是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,也是被列为儒家核心经典之一,为14科、哪怕是武举也会被考的必考项。

也是晏旭最有兴趣研究的书卷之一。除了某一部分。

就是今日所诵读的这一部分,因为……有他晏旭的身影。

“公元……荣帝缢……无查……”

释义是:大荣朝京城城破之际,荣帝自缢,国朝崩塌,京城被契丹血洗,劫掠一空,朝臣与百姓们无有不同,处处尸横遍野、哀嚎不绝。

皇宫藏书馆、御书房、翰林院、礼部等等放有珍贵典籍之处,皆被大火焚烧,三日三夜不绝。

天子近侍、大荣最年轻的状元,在城破之前大骂敌军,后一跃而下,当歌当悲。此人就是说服荣帝重新修撰编年史书者,并为此呕心沥血、殚精竭虑,可惜因其孤寡一生,名讳已不可考。

晏旭最怕、最不想看到的,也是这一段文字。

那每一字,都像世上最锋锐的利刃,刃刃戳在他的心尖之上。

当历史化为冰冷冷的文字,后人最该做的就是谨记、奋进,使之永不再现!

“休息时间到。”

程夫子停止摇晃脑袋,看了看沙漏,宣布了休息,然后在学子们的躬身请送下,施施然离开。

晏旭也起了身,出去透透气。

杜景辰亦随后跟着,还拉了他去放水。

而他俩前脚出课室,后脚,总算养好了屁股伤的万俊彥,东张张,西望望,见到大部分学子都出了去,只剩几个书呆子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,便打开书箱,小心翼翼地捏出条蛇。

捏着其七寸,拎得远远的,有些怕怕的,赶紧溜到晏旭桌旁,塞进了其书箱正格内。

不出意外的话,下半堂是书写,晏旭就得从正格里往外拿纸笔。

万俊彥“嘿嘿嘿”地暗笑着,松开手,飞快地用一张纸将盘成一团的蛇盖住,再合好晏旭的书箱,溜出课室去净手。

再将自己的另外四个“小桩桩”们喊到一块儿,嘀嘀咕咕说出了自己的“丰功伟绩”。

于是,几人“哈哈哈”着,只等着休息时间一过,下半堂课时开始。

晏旭回来的时候,就见那一坨人在后门处瞅着自己怪眉怪眼的,也没在意。

这半个月来,那些人就跟臭虫似的,不靠近、不咬人,就是躲在不远处,小声说怪话嗝应人。

晏旭懒得搭理,不然越搭理,这些人越上劲。

他坐下后,问杜景辰。

“昨日的小试你没考好,为什么?”

晏旭知道杜景辰的水平,上晌末的时候,夫子将阶段性小试的卷子发下来,尽管杜景辰收得快,晏旭也有看到评分,居然是丙等。

这是不应该会发生的事情。当时想着问,只是下课了,赶去饭堂,又争取午休,直至现在,才想起来。

杜景辰低了头,手指抠着桌子边边,抿着唇,不说话。

晏旭就更奇怪了。

杜景辰的性子,除了骨子里有股子执拗劲外,一般都很平和。就像老牛,闷声不吭努力学习,存在感很低。只要不惹到他,他都静悄悄。

和晏旭单独在一块儿的时候,才会很活跃。且对晏旭从来未有所隐瞒。

这怎么……

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Copyright © 2019-2022